当前位置: 首页  >> 新闻头条  >> 查看详情

新媒: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中心,以西方为支点的新加坡受到巨大冲击

来源: 深圳市一带一路投资促进会   日期:2017-09-04 21:25:21  点击: 
分享:

9月3日,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网站刊登记者黄伟曼的《"中国崛起"的情意结》一文。文章指出,受西方主流价值影响的新加坡社会,习惯了以西方世界为定位点,来想象自己的位置,如今却开始必须思考应如何自处于一个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,所受的冲击肯定不小。

新加坡鱼尾狮公园(图片来自网络)

文章称,新加坡要推广无现金交易最近引起议论。明明是"人手一机"的社会,却突然对于电子付款的推进出现一些抗拒,不少人说自己是担心弱势群体,如年长者和不识字与不用手机的阿叔阿婶被抛在后头,跟不上时代步伐;但和友人聊天谈及这一现象时,却也突然意识到另一可能性。于是问道:"你觉得这种'集体焦虑'和中国有关吗?"

文章称,这里说的"中国",并不指具体的"中国",更多是一种对"中国"是什么的想象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8月20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谈打造智慧国的目标时,说起部长在上海路边摊欲用现金买栗子的"乡巴佬"事,很大程度起着刺激人们思考的作用,其中巧妙地让大家产生了对中国的无尽想象。

新加坡总理李显龙8月20日晚在国庆群众大会发表演讲时表示,中国在电子支付领域走在最前沿,新加坡正致力于推动电子支付。

作者表示,这个小故事似乎街头巷尾都知道的,有一天搭出租车,司机还主动聊起这件事。据李显龙分享,新加坡人力部长林瑞生几年前在上海街头买栗子时,发现排队的人龙都只是挥一下手机,不付现金就走了;当时他以为这是摊主搞特别促销,信心满满地跟对方说自己不需要优惠,选择"付现,付全价",结果摊主指了指QR码,告诉他扫手机是为了用微信支付,让他十分尴尬。

当然,在电子支付领域,中国如今走在最前沿,以中国作比较对象既正确又贴切。但李显龙这一段小故事,似乎还有激将法作用,叙事中至少三个主轴一下子变得清晰:一、新加坡部长在科技使用方面比上海小市民还"乡巴佬";二、新加坡大型商场在无现金支付方面不如上海街头小贩;三、上海几年前在做的,新加坡如今还做不到。

作者称,老实说,新加坡人以往对中国的观感总是夹杂着矛盾心情,包括一些人觉得中国科技先进但文明落后,或也有人即使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已为必然,却觉得纵然中国看似如日方中,前景却可能存在不确定性,其所谓"成功"也未完全被国际社会所接受。

文章指出,最近《人民日报》国际部部务委员王恬参加《联合早报》举办的一场新中关系论坛时,分享的一个以中国年轻人为对象的小范围调查,就让人惊讶这些来自中国一线城市的年轻人,原来也把新加坡人看得很"透",或至少"点中"两点,即新加坡人有优越感,而新加坡尽管华人多,对中国感情却复杂,很拧巴。

从这样的脉络上看,当新加坡社会有人提出"难道无现金支付就代表先进?"的质疑时,这啧声中也许也存在"难道学中国就代表先进?"的一种不悦。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,让改革开放初期曾是中国学习对象的新加坡领导人很服气,但说不定却让人民有些不安。

这种不安感从何而来?作者指出,研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布兰德利·沃马克(Brantly Womack),在谈到西方世界如何看中国时曾说,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焦虑感,很大程度上揭露了他们对自身处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安,而这样的论述相信也能套用在新加坡身上。

作者称,所谓的身份认同,一定程度上关乎我们与"他者"(The Other)之间如何产生联系;而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在建构身份认同时,"他者"效应更易被放大。受西方主流价值影响的新加坡社会,习惯了以西方世界为定位点,来想象自己的位置,如今却开始必须思考应如何自处于一个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,所受的冲击肯定不小。

另外,对新加坡人民来说,尽管"中国的崛起"作为一种领导人战略论述中常出现的语言,或作为媒体舆论,不完全新鲜或陌生,但能真正感受到"中国因素"在生活中扮演的作用,却可能是近几年的事。

作者指出,开始意识到不少朋友在中国工作,或三不五时身边的人就会提及中国的这项新产品新应用新发明等。除此之外,在娱乐领域里,中国文化软实力开始发挥作用,《中国好声音》等音乐真人选秀节目,成了本地艺人展现实力的平台,中国电影市场赶超美国的劲头正猛。想象中国,变成一种近乎日常的练习,渗入民间的"中国崛起"论,可能产生我们所无法预知的影响与效果。

在世界地缘格局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大背景下,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最近在一场经济论坛上有关中国"一带一路倡议"的演讲,也让人看到新加坡领导人与外交官如何在宏观层面,思考新加坡在变化中的定位。尚穆根指出,"一带一路"并不会取代现有建立在贸易自由上的国际秩序,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,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,但不能迎合大国而影响自身身份和利益,否则将难以长久维持国家的主权和自主。

文章称,尽管是外交立场声明,尚穆根的话对人民如何思考中国,也算提供了一种指引。换一个角度来看,新加坡人如今对中国态度上模糊,不一味迎合与赞美,却为取得实际利益和建立有益关系积极去了解,未尝不是经过调整后所找到的一种舒服姿态。

相关新闻

    暂无信息